秋光星月

撒哈拉的故事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第一次读三毛的文字是在初中,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并不知道三毛是谁,只是单纯的认为她的文字写的很美,却并不懂其中的深意,只是那一读,便爱上了那些属于三毛的文字。都说三毛的文字很伤感,我想他们只是不懂三毛,三毛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用文字展示生活的喜怒哀乐。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让父母开心。

     我觉得三毛是坚强而率性的,她的勇敢和自由肯定羡煞了千万人,她不是很富足,在沙漠里住得也不豪奢,却可以去自己想去的远方,在路上嫁给自己倾心的人,一起过着自己想要的简单的生活,写自己的书。

仅凭一张撒哈拉的照片,三毛便感应到前世的乡愁,决定搬去沙漠定居,在撒哈拉这片最广阔的沙漠中,这与世隔绝的人尽头,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有声有色地活出花色明艳的匹匹岁月。“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三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苦恋她的荷西和她一起去了撒哈拉,在撒哈拉沙漠里,和荷西过上愉快幸福的生活。

关于爱情

我很羡慕三毛荷西式的爱情。记得当三毛宣布要和他结婚的时候他的那种小女人式的雀跃,还记得他一边叮嘱三毛在开车的时候在沙漠里遇到有困难的行人一定不要搭因为你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坏人,而自己在遇到有苦难的人却往往把这种想法抛之脑后,他一边告诫三毛不要为那些撒哈拉女人治病,一边却在默默的许诺,我还记得他在结婚前夕提着一大桶淡水和那惨白的骷颅的细小举动,我更记得他宠溺三毛每做一件事情 。我有时候在想,这些种种除了爱之外,或许荷西也是和三毛一样性情的人吧,他们都特别喜欢帮助人,他们都喜欢无拘束的生活,我记得三毛在说结婚后不想失去独立人格和人生自由的时候荷西回答说:"我就是要你'我行我素'”,他们不仅是在生活方式中达成共识而且还在精神思想上达成共识。

真正的爱情,不仅是生活方式上相同,更是要精神上相互支持和陪伴,就像三毛和荷西,这样的爱情才能长长久久。

关于文明

     这点 是这本书给予我最痛心的,也是我一直无法忘怀的。因为你无法想象在那里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在新婚之夜被蹂躏,故事中的主人公姑卡十岁,就要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人,并且要在抢亲时挣扎的越厉害越好,我一直无法放下这段,或许,或许是那里的习俗,但是,我还是无法接受一个未发育的人就要坏孩子就要做妈妈。你还无法想象那里的女人在三毛拒绝接东西给她时,她还会摆出一副嫌恶脸说:“三毛,你伤害了我的自尊”。你还无法想象那里的女人常识特别弱,连生病感冒的常识都没有。暴力,封建,粗俗,是这本书为我们讲述的撒哈拉沙漠,我想这便是地域间的差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差异。

   “只有远走他乡,漂洋过海,归来时才有故事可讲”。《撒哈拉的故事》属于三毛,唯有她,将寂寥枯燥的沙漠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

评论

热度(10)